近红外光谱技术是
食用油品质检测仪的主流检测方法之一。当近红外光照射到食用油样本时,油脂中的蛋白质、脂肪酸等成分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,同时反射或透射其他波长的光。例如,游离脂肪酸会吸收1720nm波长的光线,过氧化值与1650nm波长吸收强度相关,黄曲霉毒素则在1510nm处有特征吸收峰。检测仪通过扫描油品的近红外光谱,结合化学计量学模型,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酸价、过氧化值、黄曲霉毒素等多项指标检测。因不同评价指标对应不同检测原理,仪器融合多种技术实现对多指标同步或分步准确分析,评估油品质量。
食用油品质检测仪的使用注意事项:
1.阅读说明书:在开始使用前,务必仔细阅读并理解仪器的操作说明书,其中包含了仪器的使用方法、注意事项、维护要求等重要信息,对于正确操作和保护仪器至关重要。
2.环境要求:使用时要确保操作环境符合要求,避免阳光直射、湿度过高或灰尘较多的环境,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仪器的性能和检测结果产生干扰。
3.样品量控制:根据仪器的要求,使用适当的样品量进行检测。样品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在进行多次检测时,要保证每次使用的样品量相同,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。
4.避免干扰因素
-电磁场干扰:如果在测量煎炸油等特殊情况下,需关掉感应电煎锅,因为电磁场会影响测量结果。
-金属物影响:尽量避免让探头碰触金属物,如煎炸篮、锅壁等,与金属物的距离应保持每一边至少1cm,防止其影响测量结果。
-温度均匀性问题:煎炸油中油温不均匀可能导致测量错误,可在煎炸油中搅动仪器来改善这种情况。
5.安全事项:如果仪器过热可能导致烫伤的危险(如探头和探头杆),请勿触碰仪器上的热部位。一旦被烫伤,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,必要时就医。
6.数据解读:正确解读和分析检测结果是关键环节。需要了解不同指标的意义和标准,对比检测结果与标准值的差异,从而准确判断食用油的品质和安全性。
7.探头清洗与维护:每次测量前或者下一次连续测量前都要清洗探头,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同时,定期对探头进行检查和维护,确保其正常工作。
8.异常情况处理:如果测量结果被怀疑因包含水而发生错误,可在5分钟后重复测量(在此期间请勿煎炸,保持油脂的高温)。如果新的读数变低了,需在5分钟后再测量一次直到读数稳定。